
汉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佩蓉 何娜2023-12-08 11:48 1.09万热推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小的细胞。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坚持从社区最末端发力,才能在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上终端见效。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在这个“1+1+1+1+1>5”的算式里,如何叠加交融,才能实现大于5的效果,是留给所有参与者的一道考题。近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社区,感受“五社联动”机制运行一年多来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
联动专业社工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指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长期活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为特定人群提供专业性服务。
如今,在我市各个社区,经常能见到穿着各色马甲的社工,他们助老扶弱、助人自助,在基层“微”治理中发挥作用。但社工的专业技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汉台区爱无疆社会工作协会的专业服务给出了答案。
该协会督导陈娟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家住汉台区七里社区的胡奶奶是一名独居高龄老人,去年唯一的儿子去世,老人心理受到沉痛打击。爱无疆社会工作协会的社工及时介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通过倾听、专注、同理心、鼓励等专业沟通技巧,对胡奶奶进行心理疏导和慰藉,并在后期个案服务中增加了入户陪伴的次数,使她的身心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服务目标。
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心理疏导和语言沟通,但实际上专业社工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非常详细,“比如首先要确认服务需求,初步预估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了解服务对象希望与社工接触中获得什么,同时还要运用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累主动的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还要通过询问、咨询、观察、家访收集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环境资料,并从专业角度对服务对象问题成因推断,并提出建议。”陈娟说。
爱无疆社会工作协会目前有53位会员,1名陕西省首批社会工作督导,会员中90%以上拥有社工证和心理咨询师证书。近年来,在区民政局指导下,协会通过开展个案帮扶、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入户走访低保、困难老人360余人,挖掘社区能人50余人,在5个社区建立了居民互助群,及时为困难家庭提供专业服务。该协会还整合资源开展“乐伴成长 乐言敏行”留守儿童社交成长、“童你有约 平安相伴”儿童安全教育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内在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他们正向发展。目前,直接受益留守儿童46名,间接受益达120余人。
汉台区爱无疆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七里社工站在博望社工室开展“童你相约 守护花开”儿童生命教育小组活动。 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菜单式服务,帮助困境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挖掘自身资源与潜能,引导他们在各自生活里绽放自己的色彩,进行正向改变,实现基层社会工作效果最大化、最优化。”陈娟说。
汉台区爱无疆社会工作协会在七里街道汪家山社工室开展端午节活动。 受访者供图
作为省级“五社联动”试点县区,汉台区打造了独具本土特色的“一核五社三维”社工站服务运营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乡镇(街)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和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两社”资源为补充,聚焦精准服务、赋能社工人才成长、培育多元主体共建共治三个维度,有效带动了社区本土组织发展,打造出一批有温度、有内容的本土社会组织服务品牌。
汉台区专业社工带领老人们做手工。 资料图
以社工站为桥梁
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与此同时,西乡县社工总站也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付阿姨,天冷了,我们过来看看孩子还缺啥不……”12月2日,西乡县社工总站的社会工作者张欢和余欣学来看望农村低保户付阿姨。
看着社工们忙着帮自己给孙子辅导作业、整理内务,71岁的付阿姨开心地笑了。
“付阿姨是沙河镇沙河社区农村低保户,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儿媳患有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她自己本人身体也不好,一边要照顾患病的儿媳,一边要承担抚养孙子的重担,她压力很大。”沙河社区党总支书记薛芳说。
今年4月,西乡县社工总站在摸排困难家庭情况时,将付阿姨一家列入了社工帮扶个案,并依托“五社联动”机制,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经过多次入户走访,我们与付奶奶家建立了信任关系,梳理出她家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她家签订服务计划,最终决定从促进儿童发展、改善家庭关系以及争取社会资助三方面推进帮扶工作。”张欢说。
社工们一方面经常到付奶奶家陪伴她的孙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另一方面对付奶奶本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她树立生活目标,让他们一家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时,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对他们一家进行帮扶,今年5月,西乡县美容美发协会为她家捐赠了课桌、文具、衣物等物资。
“经过我们多方努力,付奶奶的小孙子从最开始的胆小、怯懦,慢慢地变得愿意和我们沟通了,衣服也穿得干净得体了,整个人自信了起来。付奶奶现在将培养孙子作为生活重心,唉声叹气少了,家里气氛不再如最初那般压抑。”张欢说。
“我们的工作就是深入居民家中,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西乡县社工总站站长付金国说,“以往的帮扶面向大多数人群,主要是通过政策帮扶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而社工的个案帮扶则大不相同。我们通过专业知识,构建支持网络,强化社会支持,特别是能‘链接’各方资源下沉社区,让帮扶更专业、更精准。”
打造“零距离”养老服务,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情暖春蕾,社工相伴”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西乡县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社工服务优势互补,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为社区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
“有多元参与主体,有社工专业支撑,还有社会慈善资源补充,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已经从社区牵头主导的简单服务模式,逐步走向‘五社联动’的方向。”付金国说,“如今,依靠县社工总站的牵头协调,社工的行动力和社区组织的行动力相互促进,公益慈善组织也被吸引进来,精准帮扶、‘对症下药’让困难群众得到贴心的定制服务”。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五社联动”联出幸福生活圈
除了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外,“五社联动”的服务方式让普通居民的生活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位于城固县博望街道中山街社区的教师小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建筑年代久远,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2020年搭乘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快车,改造后的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小区,新铺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刚规划的停车位醒目美观,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居住环境变美了,如何让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是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关注的事。
而“五社联动”机制让社区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有了抓手。博望街道办中山街社区支部书记邹辉说:“我们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居民自治、社区治理,实行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真正实现小区治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转变,由‘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由‘围着看’到‘一起干’的转变,让这个过去远近闻名的信访小区变身为省住建厅表彰的和谐小区。”
为了让居民的生活更舒心,小区里还建起了社区食堂,由半公益性质的第三方机构经营,主要为小区内独居老人以及生活自理困难的群体提供餐饮服务;居民议事厅化解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老党员之家中设有喜马拉雅读书厅,只要使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得到海量的有声读物资源,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城固县博望街道中山街社区工作人员为教师小区老年朋友举办快乐烘焙活动。 受访者供图
同时,社区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活动来活跃大家的生活。通过文化活动、义诊、义剪等活动的开展来普及政策,拉近邻里关系,实现社区润化治理。“我们还定期开展‘身边的好人好事’‘文明家庭’评选,‘小区事我来议’‘邻里帮帮团’等活动,提升大家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和归属感,社区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
中山街社区的变化只是我市以“五社联动”为载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已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12296个,45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1.8万余名志愿者直接参与“五社联动”工作,开展各类服务2380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社区平台枢纽作用不断筑牢,社会组织载体作用发挥愈加明显,社会工作者支撑作用逐步显现,社区志愿者辅助作用不断充实,社区慈善资源补充作用持续发挥,基本实现了从问题发现、需求分析、目标梳理,计划制定、落地实施、后续跟进的整体协调推进和良好互动。
编辑:阮雪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