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连续7年观察!看留坝如何创新发展(四)→

留坝发布03-22 16:46 9841阅



图片

留坝,一个深藏秦岭深处的县城。它不大,总人口只有4.2万,超过90%的县域被森林覆盖,在县城主街道逛一圈要不了1个小时。

但从2017年起,这个秦岭小县却吸引着我们年年前往调研,我们的足迹遍及当地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村庄。七年间,我们见证了留坝的“留”与“不留”,目睹闲置的土坯房变成雅致的民宿集群、简易的香菇大棚“长”成智慧化的温室大棚,也看到蜂拥而来的游客订光了从县城到村里的客房、端上文旅饭碗的老乡眉眼间笑意满满……

图片

七年观察,我们试图截取一些“切面”,展现一个县城的“发展史”,也试图探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朴素哲理。

每天傍晚,灯光亮起,投射灯总会在古朴的留坝老街投影下“留坝,留下吧”的字样。2023年,留坝县接待游客达588.61万人次,这个数量是当地总人口的140倍,吸引力背后是这个秦岭小城的抉择。

小县“新”意

留坝县城虽不大,但创新时时有,这也是留坝吸引我们前去调研的关键因素。

去年6月,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留坝,围绕“两山两化”进行研讨。这些年,美术展、学术研讨会、文旅发展大会等在留坝开了不少。

图片

“对于留坝,我不是客人,而是火烧店的‘新村民’。”会议上,“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开场便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观察留坝多年,他到访过当地的江口、武关驿等多个乡镇,还在当地的火烧店镇设立有工作室。

“每来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温铁军说。

“两山转化”是留坝近年来持续探索的发展命题。为此,当地还成立了留坝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即为生态资源贴上“价值标签”。

负责这家公司运营的留坝县文旅投资集团总经理朱伟说,很长时间以来,针对县域里的绿水青山资源如何评估一直是个难题,要做好转化,首先要摸清家底。

“摸索了多年,我们先后成立了县、镇两山资源公司,并按照开发价值分Ⅰ、Ⅱ、Ⅲ类建立资源清单,全面摸清县域资源数量分布、质量等级、权益归属和开发利用情况,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采取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分级形成‘资产池’进行统一管控、开发,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朱伟介绍,全县已摸排登记资源资产4357处,整合“资源包”180个,其中村集体资源资产占比超过80%。

图片

图片

资源清单和价值评估日益明确,促成了林业碳汇、农文旅开发等诸多转化合作。在玉皇庙村,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开发的携程度假农庄·留坝秦岭1号民宿已经开业,年营业收入可达450余万元,村集体年分红超过100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更让朱伟自豪的是,他们还与多地合作,形成《全国两山平台发展报告》,包括政策文件18个,两山培训课程192个,两山平台工作手册目录97个,两山平台系统操作手册目录16个、开发精品课程4套,理论和实践案例结合,为同类型地区践行“两山两化”提供参考。

有县域的制度探索,也不乏乡村的服务创新。

32岁的杨晓琼原本是留坝县委宣传部的干部,2021年她主动申请到乡镇工作。

杨晓琼所在的是一个叫青桥驿的乡镇,老年人口占比很大。“此前,大家都比较关注老人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这些年,这些问题早已解决。”杨晓琼说,“下乡入户时,我们发现新的问题是很多老人缺乏陪伴,内心是孤独的,很多老人总站在门前,往远处望,一站就是很久。”

图片

和同事们商量后,杨晓琼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给村里多办些活动,为老人照相被列为第一项。

帽子、口红、头巾、鲜花、气球……杨晓琼和同事们采购一番,然后进村入户。

“拍照前,我给奶奶们涂上准备好的口红,她们有点紧张,不自然地撅起了嘴巴,涂好口红后,又高兴地问我‘好看吗’,听到我说好看,她们又高兴地要求戴上头巾、帽子再试试。”杨晓琼和同事们把一张张照片整理好做成照片墙,隔三岔五,老人们就三三两两在照片墙前热闹地聊着。

“在乡镇近三年,我和同事们一直在谋划,让我们镇村朝‘新’发展,先后举行了稻田音乐会、农耕运动会,还设立了‘义剪队’‘银发无忧’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推行‘老年人服务专岗’,让更多老乡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杨晓琼说。

寒意散去,秦岭山间的玉兰开得正欢,游客渐渐多了,留坝又到了最美的季节。(新华社记者:刘书云 张斌 西安报道)


微信图片_20231113120508.jpg

编辑:阮雪梅

点赞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