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态!3D数字赋能非遗藤编织梦云端

汉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茜 何淼06-06 18:12 8949阅

“一根藤条是如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藤编作品的呢,在三维立体动画中将清晰的展现给大家。”近日,在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公司藤编成品展示厅内,来自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员,正在通过《藤编非遗数字化—织梦云端》(以下简称:《织梦云端》)项目展示,向前来研学的小学生讲解黄官藤编。

近一年来,《织梦云端》项目负责人李鸿伟带领的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意团队耗时近2000个小时,完成对840多件藤编成品的三维扫描,并使用3D max技术模拟出30余种藤条编织技法。

李鸿伟(右)正在对一把藤椅进行的三维扫描。.JPG

汉中藤编是一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汉中的一张文化名片,我希望通过将手工艺与3D技术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藤编的魅力。”对于如何让更多普通人了解乃至尝试制作藤编李鸿伟和他的团队有着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非遗技艺,并将传统非遗与数字科技进行深度融合,推动非遗作品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团队成员使用3D max技术模拟藤条编织技法。.JPG

“让非遗藤编突破传统艺术欣赏方式对于时间、空间的双重要求,同时通过3D模拟编法技艺的动画,普通人也可以跟着视频做一件简单的藤编作品。”陕西理工大学挂职黄官镇副镇长陈琰表示,未来该团队还将继续模拟完成剩余170多种非遗藤编编织技法,在还原藤制品诞生过程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超越空间、时间限制的在线藤编创作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选择喜爱的藤编成品,根据三维动画指导进行藤编创作。

李鸿伟给团队成员讲述三维扫描的要点。.jpg

要让年轻一代喜爱并传承传统技艺,就要创造更多场景,让传统技艺主动满足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方式。《织梦云端》项目团队共11人,分别来自计算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体育、网络工程、外语等多个学科专业,平均年龄仅20岁。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创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做出努力。”李鸿伟说,今年7月中旬,他将和团队带着《织梦云端》项目前往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现场,在当前传统艺术与现代交汇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通过创新创意项目来助推藤编非遗技艺传承与教育、产业、文旅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融合。


微信图片_20231113120508.jpg

编辑:李云湉

点赞 | 12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QQ空间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