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评:网络热梗需把脉控温

洋县县委组织部 刘亚2024-12-12 10:15 2453阅

微信图片_20240703174020.jpg

近年来,网络热梗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在互联网时代,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两个流行语风靡全网,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犹如时代的烙印。随着青少年与互联网的接触日益频繁,诸多网络热梗从虚拟空间融入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语言表述和思维模式。

网络热梗的兴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内在缘由。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且广泛普及,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与网络空间紧密相连,网络热梗充斥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一方面,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吸引眼球、易于传播的特性为热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模仿能力强,网络热梗因其鲜活有趣而备受他们青睐。例如“我嘞个豆”“xswl”“2333”等,这类热梗成为不少青少年甚至小学生的口头禅,尽管有些成人可能不明就里。

有人认为,应积极接纳这种语言创新,相信时间会筛选出精华、淘汰掉糟粕。然而,当下网络热梗凭借其新颖独特、渗透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借助短视频平台与社交平台等渠道迅速蔓延。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们极易跟风模仿。一些通过拼音与汉字“混搭”、曲解字义、恶搞等方式形成的新奇却无实质内涵甚至粗鄙低俗的热梗,使许多青少年深陷其中、全盘接受,并频繁使用。这些热梗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现实生活,令老师、家长们哭笑不得且颇感无奈。它们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利于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

对于热衷使用“网梗”的青少年群体,我们虽无需过度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而应积极主动地“审慎对待与引导”,尤其是面对那些不良“黑话烂梗”时,不能消极等待其自行消亡,以免其侵蚀和干扰青少年的规范表达。一方面,需及时遏制网络烂梗的传播势头。例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治滥用谐音指代、编造不良热梗、恶意歪曲文字意义等现象,切断其热度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应善于吸纳“有益元素”。对于部分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要认可其生动有趣、传播正能量的长处,如“点赞”“硬核”“逆行者”等可融入主流语言表达体系。同时,要积极推动规范化汉语的“广泛传播”。强化引导作用,推出更多能让青少年领略语言文化魅力的作品,如《中国话》《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创新传播形式,以深厚的语言文化内涵吸引受众,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热梗是网络文化多元性的展现,但抵制不良网络烂梗是网络文化健康繁荣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承担责任,社会各界与家庭、学校协同合作,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与价值观,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在感受网络文化乐趣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结构之美、音韵之美与意境之美,稳固语言文化根基。



微信图片_20231113120508.jpg

编辑:任悦

展开剩余部分
点赞 | 4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新闻
奋力加载页面中...